斯图加特国际尼采研究组
斯图加特国际尼采研究组(INFG: Internationale Nietzscheforschungsgruppe)驻扎于斯图加特文本学研究中心,并且在此为那些在研究中同样致力于打破哲学与文学间传统界限的国内和国际尼采研究者们提供一处停泊的港湾。
弗里德里希·尼采的哲学思考在其渐停后的125年间得到了众多的解读。大多数的解读者都选择了围绕内容进行切入与阐释。因此直至今日,将尼采的文本脱离开其语境与形式去解读,无视已发表的文章与未发表的遗稿之间的差异,将所谓的“格言”系统化,生发为特定的教义,已成为了研究中的惯例。
与之相反,斯图加特国际尼采研究组认为,文本各自的表现形式对于其阐释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必须被把握为反思的一种独特形式。因此,研究组的成员们力图在研究中同样对尼采作品表现形式所体现的哲学配价进行研究和探讨。反神话的、对于艺术构造形式敏感的、致其敏感的文章,以及形式与哲学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将在此接受反复的考证与探究。
在这里,我们将亟待获得单独以及比较研究的表现形式一一列出。宏观层面上有以下这些体裁与文本类型:
- 论文
- 格言
- 警句
- 箴言诗
- 谚语
- 座右铭与反思
- 书信
- 散文
- 沉思
- 散文随笔
- 散文诗
- 诗歌与诗组
- 酒神赞歌
- 对话与论谈
- 比喻与寓言
- 自传
- 戏仿与讽刺
- 战书
- 议论文
- 演讲
- 发言
- 前言与后记
- 前戏,插曲与尾声
- 叙述性长篇,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索引
在微观层面上有以下这些表现手法
- 互文,引用,蒙太奇,拼贴
- 意象修辞与词句结构修辞
- (叙事学的)角色塑造(说话者角色
- 标点的使用
- 排版
以及其他很多手法,同样需要研究。
因此,斯图加特国际尼采研究组将针对各种表现形式与手法开展一系列工作坊,力图发掘它们在尼采整体作品中的展现方式与功能。